首页  通知公告 协会新闻 会员动态 行业运行 政策法规 协会简介 协会智库 入会指南
   站内信息搜索
   协会信息
  协 会 简 介
  协 会 章 程
  通 知 公 告
  入 会 指 南
  协 会 新 闻
  新 增 会 员
   资讯中心
  行 业 运 行
  政 策 法 规
  科 研 成 果
  化 工 园 区
  安 全 环 保
  企 业 质 检
   会员服务
  会 员 动 态
  会 长 单 位
  副 会 长 单 位
  理 事 单 位
  技术委员会委员
首页 -> 会员动态 
加强行业整治 推进绿色发展
更新时间:2016-07-05 来源: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概况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8年,位于绍兴市上虞区东北部,嘉绍跨江大桥以东,201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复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被评为“中国工业示范园区”、“省四换三名示范开发区”,“省新型功能材料示范园区”,被列为全省绿色安全制造示范基地创建单位。2013年,开发区被批准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开发区规划面积133平方公里,主要由四大区域组成:建成区,21平方公里,以原有精细化工及生物医药产业为主,目前重抓落户企业的改造提升;先进制造业产业区,16.7平方公里,重点引进和培育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电子电器、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滨海新城,紧邻嘉绍跨江大桥,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科技研发、金融贸易、教育培训、休闲旅游、城市服务等产业;东三区,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依托上虞新港和西侧嘉绍高速,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仓储及临港制造产业。
2015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50亿元,同比增长12%;税费25.6亿元,同比增长14.3%;工业性投入168.9亿元,同比增长17.9%;自营出口10亿美元,实到外资7879万美元,服务业投入和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均超过30%。综合实力位居全省21个国家级开发区第五,获全省国家级先进开发区称号。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调整开发区产业布局。压缩化工区规划面积,将原规划的80多平方公里压缩至21平方公里,化工建成区内不再引进新的化工企业,重点实施企业兼并重组、产业改造提升。二是严格项目环境准入。入园项目立项前,开发区管委会先行进行内部评审,并送省内相关专家审核,从严控制化工类项目引进,对污染治理难度大、污染物排放达不到标准要求和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近两年已否决各类项目100余只。鼓励引进机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轻污染非化项目,不断增加该类产业比重。三是着力倒逼低效退改。优化资源占用与产出贡献挂钩的“六率”评价体系,完善低效退改工作机制,自2012年该项工作实行以来,已累计退出低效化工企业14家、重污染项目26个。
(二)扎实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开发区自建园以来,围绕环境整治提升的努力一直没有中断,全力开展“811”新三年行动、行业专项整治、“环境质量提升工程”、“科学治气”等一系列工作,近五年来,共计投入资金9.7亿元,推倒重建重污染车间30个,新建改造治污设施385台套。面上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区内河道水质、大气质量呈现出逐步好转的趋势,东进河水体中主要污染因子氨氮、石油类浓度,大气中污染因子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同比下降趋势明显,对周边环境影响进一步减轻。
(三)全面提升环保本质水平。一是开展化工企业建设标准化。在开发区新上项目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从2014年实施至今,已有14家企业完成方案设计,围绕生产体系密闭化、物料输送管道化、危险工艺自动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四化”原则,通过提升工艺装备、自动化程度、安全环保管理水平,全面推进车间设计重力流布局、装备密闭化选型、管理自动化等措施。二是扎实推进技术创新。鼓励企业极大技术突破,林江化工加氢还原技术、金冠化工连续硝化技术的成功应用,有效减少了污染排放,提升了企业的自控水平、生产效率。三是积极推进循环化改造试点。鼓励引导企业发展绿色化工技术,加大循环改造,积极推广三废资源化利用、中水回用、热能套用等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逐步推进氟化工—新材料、医药、农药中间体—医药制剂的产品延伸,布局产业链条。
(四)不断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一是环保监管执法日趋严格。在持续落实日常执法,强化违法查处,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基础上,环保突击执法检查制度不断完善,通过开展“一周一查”、“飞鹰”行动、周末专项突击检查等形式的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仅2015年一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12起,罚款金额达722万元。二是环保科技监管设施不断完善。近两年,开发区已完成企业雨水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65家,实现全天24小时监控企业清下水、雨水排放;完成废气废水在线监控系统62套,废气治理中控在线系统安装企业105套,高架源监测平台建设企业14家,有效监控企业环保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压缩企业违法排污空间。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扎实推进污染减量。一是落实差异化的入园政策。通过综合考虑企业自身技术实力、实际生产管理经验等方面,对自身管理薄弱的企业,要实施停批限批,对当年度厂界废气超标3次以上企业严格按照“增产不增污”原则进行项目审批;二是量化项目准入标准。明确投资门槛,对新建项目要量化落实投资额、投入产出比下限,从本质上杜绝低小散项目入园建设,同时综合安全、环保因素,细化敏感物料、低端装备限制目录,杜绝安全、环保可控性差的项目。三是总量按计划削减。对照节能减排、落后产能淘汰工作要求,做好开发区污染减法。有效执行排污权交易和有偿使用、差别化考核管理以及总量削减替代政策,推进排污权市场化管理,助推产业良性循环发展;四是污染深度治理。着力推进重点企业改造提升,通过摸索关键工序优化,以固体投料、固液分离、末端治理设施提升为切入点,着手推进企业废气污染点源的改造提升,不断提高废气可控处置水平,减少对外界影响。
(二)扎实推进产业升级。一是深化标准建设。围绕生产体系密闭化、物料输送管道化、危险工艺自动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四化”模式,通过提升企业工艺装备、自动化控制、安全环保管理水平,全面推进新建或推倒重建化工项目的标准化管理,并将强化标准化建设与环评、安评的结合,确保执行效率;二是推进循环布局。结合开发区自身优势,在充分考量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基础上,鼓励医药中间体—医药制剂、氟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延伸规划,推进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着力打造开发区特色的产业链条。
(三)扎实推进监管创新。一是提升科技监管水平。继续推进雨水智能化监控系统、废气智能化监控系统建设扩面工作,开展企业废气泄漏点位监测、废气高空排放污染源因子自动监测试点。二是加强执法监管力度。深入开展各类环境执法专项行动,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切实加密、加大对监管重点企业的检查频次和检查力度。

  友情链接: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浙江经济网  中国化工网  中国化工报  慧聪网化工频道

主办单位: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浙江省经信厅材料工业处
运营单位: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2005-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