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协会新闻 会员动态 行业运行 政策法规 协会简介 协会智库 入会指南
   站内信息搜索
   协会信息
  协 会 简 介
  协 会 章 程
  通 知 公 告
  入 会 指 南
  协 会 新 闻
  新 增 会 员
   资讯中心
  行 业 运 行
  政 策 法 规
  科 研 成 果
  化 工 园 区
  安 全 环 保
  企 业 质 检
   会员服务
  会 员 动 态
  会 长 单 位
  副 会 长 单 位
  理 事 单 位
  技术委员会委员
首页 -> 会员动态 
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化工行业逆势突围
更新时间:2016-10-26 来源:
                            
     本刊讯     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于2010年3月经浙江省政府批复成立。2012年8月,根据浙江省政府整合提升发展开发区的要求,衢州市将该集聚区与原衢州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衢州市综合物流园区等园区进行整合改革,以“一个平台、一张蓝图、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原则,进行统筹管理和运作。2013年11月,浙西科技城(浙江中关村科技产业园)成立,2015年9月浙江中韩(衢州)国际产业合作园成立,把园区科技驱动经济、创新引领未来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使园区站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大发展大提升。
    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按“一核三片”进行规划,总规划控制面积约306平方公里,“一核”即集聚区核心区,规划面积为198平方公里,其中集聚区直接实施区块147.7平方公里,巨化园区占13.2平方公里;“三片”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包括龙游、江山、常山三个片区。集聚区核心区近期已实施开发面积79.47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约48平方公里,居住用地约12平方公里。区内企业1086家、规上企业243家,以巨化集团、韩国晓星集团、华友钴业等为代表的化工及相关产业,成为支撑园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据统计,今年1至6月,集聚区核心区块规上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81.8亿元,同比增长4.2%,规上工业增加值34.1亿元,同比增长7.9%,两项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其中氟硅钴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57.2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居全市第一;共完成工业投资20亿元,同比增长8.9%;工业企业利润总额6.25亿元,同比增长达16.8%。
    在日前浙江省经信委医化办举行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集聚区成立以来,前三年坚持不懈地扎实推进平台建设、机制完善、跟踪对接等基础性工作,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的不利局面,园区建设仍然取得长足发展,现呈现出几个显著特点:一是项目招商工作逆势突破。2015年,该园区累计新引进项目41个,协议投资额225.09亿元,同比增长127.8%;累计到位资金53.8亿元,其中包括总投资11亿美元的韩国晓星工业园项目、总投资80亿元的西安隆基年产8GW高效太阳能组件、2GW电池片项目等;二是专业产业园建设成效初显。浙江中韩(衢州)产业合作园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2016年浙江省政府命名的首批11家“省级国际产业合作园”之一;2015年11月,中国石化联合会授牌命名为“中国电子化学材料产业园”;三是产业新业态培育不断推进。全面启动了凤凰众创小镇、循环经济旅游小镇和中关村科技小镇等三个特色小镇及韩国产业园、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园、氟硅新材料产业园等8个特色产业园区的谋划建设;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如联手阿里巴巴集团开展飞跃“930”活动,成功帮助47家区内企业“触网”跨境电商;启动产业基金运营。与中关村发展集团签约合作设立中关村协同创新投资基金,引进筋斗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发起总规模50亿元的产业振兴基金等等。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通过不断推动和完善创新平台、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的有效集聚和互动整合,使创新要素不断完善。通过孵化平台建设的加快实施,“创业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园”的完整孵化链条已初步显现。目前慧谷科技孵化园项目完成初步设计,已入驻企业51家,大学科技园科创中心年内完成主体建设;上海张江(衢州)孵化器一期正式投入使作,已成功孵化7家生物医药企业;与宁波材料所在慧谷工业设计园合作设计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与中科院过程所签订全面合作协议等等。创新驱动引擎全面启动,为园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内生动力。(孙莉)
  友情链接: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浙江经济网  中国化工网  中国化工报  慧聪网化工频道

主办单位: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浙江省经信厅材料工业处
运营单位: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2005-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