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会员动态 |
|
|
|
|
浙江新农又一创制农药捧回国家专利金奖 |
|
更新时间:2017-02-12 来源: |
本刊讯 浙江新农股份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专利权的产品“噻唑锌”日前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第十八届中国专利金奖”。这是该公司继2009年与浙江工业大学联合开发“毒死蜱的生产方法”荣获第十一届中国专利金奖后,再一次夺得金奖。我国从1989年开展“中国专利奖”评审工作以来,已历经18届,授予的“中国专利金奖”共270项,其中农药相关项目获得“中国专利金奖”的有9项,而新农股份公司已获得其中2项。
此次斩获专利金奖的“噻唑锌”是该公司自主开发的一种含杂环有机锌创制新农药,是防治农作物细菌性病害的新一代高效、低毒、安全的农用杀菌剂,目前已取得农药正式登记证,已商品化制剂的剂型为20%、40%悬浮剂单剂(商品名碧生、碧火)及其与嘧菌酯、戊唑醇、春雷霉素的复配制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噻唑锌能有效地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柑橘溃疡病等细菌性病害。据不完全统计,新农股份噻唑锌系列产品自1999年开始研发2005年投入生产以来,迄今为止累计应用面积7000多万亩次。
新农股份在专利研发上屡屡取得重大突破,得益于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先强后大,追求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创新无限、追求卓越”的科研理念。公司每年坚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产品开发与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与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也建立起非常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农股份副总工程师戴金贵作为该专利的主要发明人之一,对于获奖感到十分欣慰:“此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是对我们公司极大的肯定与鼓励,也为中国创制新农药走向国际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他告诉记者:在上世纪90年代,杀灭农作物里细菌、防治病害迫在眉睫,而国内安全高效的农用杀菌剂品种十分匮乏,大多为仿制农药,农作物甚至已经产生了抗药性。经过不断地试验示范他们研发的杀菌剂噻唑锌安全性高且环境友好。在开展研发工作多年后,新农股份于1999年提交了专利申请。获得授权后,公司与浙江工业大学共同研发,又相继开发并登记了6个杀菌剂产品,实现了专利产品产业化和商品化。新农股份围绕本专利进行了系统性的专利布局,包括产品专利、方法专利和用途专利;同时,新农股份还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等途径提交了国际专利申请。在专利的保护下,新农股份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实现产业化生产销售,还出口国外。
如今,新农股份已提交了专利申请97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6件;国外专利申请22件,已先后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埃及等粮食主产国获得专利。与之对应的是,新农股份专利产品销售占据了企业总销售的主要份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