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口罩!口罩!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期,随着大批企业开始复工,最稀缺的防护用品无疑是口罩。
2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丛亮表示,目前除了湖北以外的地区正在逐步复工复产,企业要配备消毒液、体温枪等物资,为职工配发口罩等防护用品,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未休假的工资报酬应该按照有关的政策保障落实。
目前我国的口罩、防护服等生产能力,应付各地医院的需求尚且不足,一旦复工,则人人都需要口罩,缺口更为巨大。
据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正常情况下,我国口罩产能大约是每天2000万只,其中医用外科口罩产能是220万只,医用N95口罩产能大约是60万只。
在短期内要保障每天上亿甚至几亿的口罩供应,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浙江化企忧心口罩供应
2月14日,记者向浙江省内石化企业了解复工情况时得知,目前主要防疫物资如消毒液、检测设备等采购相对充足,但是口罩供应仍十分紧缺,可以用“捉襟见肘”来形容。而随着开工企业逐渐增多,大家都很担心:作为用量最大又消耗最快的基本防护用品,如果供应不能得到保证,将会给疫情预防带来极大不利,也给复工的员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当地一家化工企业的员工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公司已于2月10日复工,现每位员工一周只能从公司领到一只口罩,不足部分都是员工自己想办法解决,现在药店里也买不到,网购又担心是假的,心里很是焦虑。记者联系该企业的一位负责人,他告诉记者:现在企业采购口罩确实是很困难,向地方防疫部门反映后,当地政府想办法帮助企业解决了一部分,但还是不够。现在企业只能是从两方面来做:一是发动员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努力开辟采购渠道;二是加强内部疫情防控机制的落实,包括严格体温检测、器具消毒、避免聚集办公以及延迟外地员工返岗等,希望从各个环节切断病毒传播源,员工对此也很理解和配合。
在口罩如此紧缺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有没有采取一些对策帮助口罩生产企业扩能增产?记者从嘉兴港区管委会了解到,嘉兴市一共有七家口罩生产企业,从1月26日起,这些企业的口罩类产品由嘉兴市政府统一征用(经信、武警驻厂),再统一分配给急需的部门、企业、机构等,征收利润按上一季度平均利润的1.5倍执行或者不低于国家、省同类型口罩征收标准。目前这些口罩企业都是超负荷运行,但即便如此也依然无法完全满足社会需求。因此不足部分还是需要企业想方设法通过外购(国内国外都有)解决。
疫情当前,各口罩生产企业也确实已经拼尽全力。建德朝美日化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内市场占有率35%的呼吸防护用品研发制造龙头企业。1月18日,原本已经休假返乡的120多名员工,收到公司要求紧急加班的通知后,二话不说立即返回岗位,投入到保障口罩供应的工作中。“当天厂里的总订单量已经激增至8000多万只,而且物流都已经停运。我们是以三倍的工资,把能够联系到的周边的员工,尽量全部叫回来,尽最大所能完成订单,口罩的出厂价格保持不变。”该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林焰峰说,“我们是国家应急储备单位,国家的利益我们一定是摆在第一位的”。
2月7日晚,浙江省副省长陈奕君带队赴朝美日化调研。在了解到企业在运输和原材料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后,陈奕君逐一回应了企业关切,并现场召集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研究应对举措。她强调,政府相关部门要全力做好企业服务保障工作,协调解决原材料调运、物流配送、新增生产线等实际问题,继续合理分配机关企事业单位志愿者力量进入企业协助生产,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帮助企业满负荷生产,确保口罩等防护物资供给,为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支撑。(翁国娟)
众多企业纷纷跨界生产口罩
从汽车到食品,从化工到家化,从服装到家纺,从工程机械到配件加工,众多企业纷纷“跨界”转产生产口罩、防护服、酒精、消毒液等防疫、防护用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的口罩严重短缺,再加上春节期间的停产,企业复工压力大,就算口罩企业全力以赴复工复产,短期内多地可能仍然“一罩难求”。在这种背景下,各地相关部门一方面督促、协助各生产企业抓紧复工,另一方面也鼓励支持一些企业进入口罩生产领域。从目前来看,这些措施正在逐渐发挥作用。
2月18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任洪斌表示,中央企业在均不生产医用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想尽办法,加快转产扩产、多产快产,以战时状态全力推进医疗物资生产。
任洪斌介绍,目前,新兴际华集团每天生产医用防护服达4.5万套,国机集团、中国石化、兵器工业每天合计生产医用口罩达130万只。中央企业还加紧研制口罩机、压条机等关键紧缺设备,近期也将陆续实现量产。
进入口罩生产行业,对于中石化、中石油的产业链来说也并非完全没有关系,作为国内口罩原料的主要生产商,具有天然的原料优势。在疫情发生的特殊时期这些优势将更加凸显,也更有利于口罩产能的快速实现。
2月6日,中国石化在网络发起“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的求援,各路英豪纷纷响应,截止到2月7日中午,中国石化已与合作伙伴对接完成11条口罩生产线,即将进入设备安装程序。据初步估算,到2月10日,中国石化将助力新增口罩产能13万片/日,2月29日,实现新增产能至60万片/日,3月10日,实现新增产能至100万片/日以上。
1吨聚丙烯原材料可生产大约25万只口罩。为助力生产企业加快向战“疫”一线和社会多供、快供口罩,中国石油炼化企业春节期间满负荷生产医用外科口罩及N95口罩原材料。
与中国石化一样,当前,越来越多行业的企业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跨界进入口罩、防护服等紧急物资的生产领域。其中,包括比亚迪、五菱汽车等一些汽车制造企业都迅速开启“硬核”转型生产口罩。
其中,2月13日,五菱联合供应商转型生产的第一批口罩已经正式下线,并批量出货,其口罩生产包装盒上那句“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标语一时间刷爆朋友圈。
此外,富士康等多家能源和制造业企业宣布紧急投产口罩,而爹地宝贝、三枪内衣、红豆服饰、水星家纺等纸尿裤、内衣厂家,也纷纷改变生产计划,转产口罩。
据证券时报e公司报道,天眼查统计调查发现,以工商注册变更信息为标准,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其中,经营范围新增医疗器械的企业多达3647家,几乎呈现行行“跨界”,全体拥“医”的特点。
物资保障支撑多地有序复工
连日来,从部委到地方推出政策组合拳,多措齐发保障开工复工企业物资供应,包括为企业筹集口罩。
17日从江西省重点防控物资调配保障组办公室获悉,江西省重点防控物资调配保障组向各设区市下拨一次性防护口罩200万只和一批消杀用品,保障企事业和重大项目单位复工复产防控物资需要。
黑龙江聚焦酒精、口罩、防护服、消杀用品、测温仪等紧缺产品,全力组织企业生产。
为保障物资供应,山东企业加紧复工,满线生产。1月27日至2月12日,山东省重点监测企业累计生产:各类口罩4178.53万只,防护服13.04万套,防护面罩32.1万只,隔离眼罩(护目镜)21.65万只,消杀产品3.68万吨。
连日来,贵州六盘水市出台多项举措,为企业复产提供有力支持。发放疫情防控物资,为返岗员工一次性提供医用防护口罩,为企业提供关键区域消杀用消毒液。截至2月15日,已为第一批复产企业发放口罩22023个、消毒液385.5公斤,涉及企业133户。
青岛市从1月24日起紧急组织口罩、护目镜、消杀用品、负压救护车、红外体温计等生产企业及其配套企业加快复工。
江苏泰兴市至目前,驻厂员共计为企业职工协调31万只一次性防护口罩,协调企业运输短缺口罩原材料熔喷布、面布、底布12吨,可供生产一次性医用口罩200万片。
为有效解决已复工企业口罩暂时短缺问题,从2月14日开始,丽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疫情防控“口罩银行”,专门用于重点复工企业临时周转使用。
常德高新区近4万个口罩等物资保障111家企业复工。共为企业发放体温枪41支,口罩39650个,酒精1555千克,84消毒液5300千克,中药汤剂17500份。
四川自贡高新区针对部分企业疫情防控物资短缺问题,为10多家企业提供一次性口罩、消毒液、红外线体温枪等紧缺物资的购买信息,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目前,复工企业还有10万只口罩的缺口,但随着园区内企业口罩产量的逐步提高,这个问题将很快得到解决。
发改委:医用N95口罩产能利用率已达128%
2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传来好消息,截止到2月11日,全国口罩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94%,特别是一线防控急需的医用N95口罩产能利用率达到了128%,通过全国统一调度,已经能够保障一线医护人员的医用口罩防护需要。
对下一步口罩生产和扩能工作,夏农表示,一是进一步加强生产监测和调度,及时解决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保障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力争全面达产、超产。
二是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继续开展口罩扩能专项工作。进一步扩大医用,特别是医用N95口罩生产。
三是进一步加强关键设备和原辅材料的供应协调,保障项目建设实施和顺利达产。同时,对重点省份和行业,还将通过调配使用等方式切实保障重点需求。
夏农强调,目前有些口罩企业还没有满负荷生产,希望这些企业抓紧释放产能,尽快实现满负荷生产,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积极实施技术改造转产、扩产。
“最近,相关部门、地方出台了技改、财税、金融、收储等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有些已经落实,有些正在落实之中。请相关企业放下包袱、全力以赴,开足马力生产。希望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有效缓解口罩供求矛盾的问题。”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