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将至,田间地头打土埂、盖地膜的农事身影,点缀着一方江南。
很快,目光从窗外挪到案头上,负责营销计划的章玲再次上调了排产计划。3月10日,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排产本月农用膜原料聚乙烯逾万吨,按新国标地膜亩均用量算,至少能够月供300万亩土地的春耕覆膜。
春耕备耕,时令催人。
农用膜是大棚种植或直接播种都不可缺少的农用物资。镇海炼化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郊,作为全国最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占地一万亩的厂区与多个村庄长年相依。
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复工复产阶段,蔬菜基地大棚里春萝卜、茄子、丝瓜迎来生机,广袤农田育秧在即,市场农用膜需求量猛增。对于数据的关键变化,作为具有多年销售经验的章玲,极为敏感。
农用膜料与同类型非农用膜料相比,论效益每吨少了50元!
然而,在章玲参加的最新一次排产视频会上,镇海炼化计划处、生产处、化工部多部门最终共同决定:3月继续增产。这也意味着,两者产量比例从一月的1:3上升到了如今的1:1。
优质专用农用膜,需要由一种低密度聚乙烯来生产。聚乙烯来自石油,正如医用口罩原料聚丙烯也是来自石油。疫情防控以来,章玲最为操心的,一是聚丙烯,另一个便是聚乙烯。
“拉伸性能好,透光性能好,且爽滑度高,不会粘连,减少农地膜使用过程中的破损。”对产品性能的娴熟掌握,是章玲的职业习惯,“膜料功能特性,由助剂配方所决定,例如其中一种助剂的作用便是增加原料的爽滑度。”
真正掌控性能的专家,是章玲的同事李秀军,镇海炼化化工部聚烯烃高级主管。其团队负责通过智能化控制室实时掌控配方,精细控制加入量,生产出特定性能的聚乙烯。
“添加剂由5至6种单剂复配而成,每天要加7000千克至8000千克。”李秀军强调,“炼塔内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多个参数控制更需要精细严谨。”
但是近期最操心的事,对李秀军来说并非装置操作,而是春节轮休与疫情管控双重压力下的人员紧缺问题——根据疫情防控要求,轮休回家后从外地返程的员工,都需居家隔离数天不等。
生产的稳定,关乎老百姓菜篮子的稳定。在聚乙烯装置班组的移动工作群里,已然沸腾——
“别慌!人不够,我可以来顶班!”聚乙烯支持班班长严银辉在群里道,“这种时候,我们党员就应该先站出来!”
“我也是党员,我们都可以利用休班来填补其他班人员不足的情况,共同克服特殊时期的困难。”老党员乐军主动“请战”。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面前,镇海炼化化工部党员骨干放弃休假挺身而出,累计近50人次帮返甬居家人员顶班,其中党员骨干占比65%。自2月10日浙江省有序复工复产以来,农用膜原料聚乙烯生产达到12980吨。
在智能化控制室内,一位位员工紧盯电脑屏幕参数,实时操控;在产品包装车间里,一袋袋农用膜原料聚乙烯在流水线上有序打包,车车外送。
“为民所想,为民所需,这便是央企的社会责任。”章玲思忖着从办公楼望向窗外,那有目之所及的村庄,也有目不可及的村庄。她心中惦念的聚乙烯,已然覆盖在一方比万亩塔林更为广袤的土地。
20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