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协会新闻 会员动态 行业运行 政策法规 协会简介 协会智库 入会指南
   站内信息搜索
   协会信息
  协 会 简 介
  协 会 章 程
  通 知 公 告
  入 会 指 南
  协 会 新 闻
  新 增 会 员
   资讯中心
  行 业 运 行
  政 策 法 规
  科 研 成 果
  化 工 园 区
  安 全 环 保
  企 业 质 检
   会员服务
  会 员 动 态
  会 长 单 位
  副 会 长 单 位
  理 事 单 位
  技术委员会委员
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运行
“新基建”化工作为几何?
更新时间:2020-03-16 来源:中化新网
  

  每每危难之际,凯恩斯主义就会大显神威。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叠加海外金融和原油市场凄风苦雨,催生国内“新基建”横空出世。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新基建”的呼声和探讨持续升温,被寄予了非常时期力挽中国经济狂澜的厚望。那么,“新基建”会来吗?“新基建”化工行业又将作为几何?哪些领域将重点受益?本文试图对此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思考。

  内忧外患催生“新基建”

  国内疫情的高峰已经过去,但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还在持续。当前,企业开工复产在有序推进,全国总体规模以上企业开复工率已达到90%左右,但终端消费市场依然疲弱。避免人员聚集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是预防疫情扩散的最有效途径,但同时对消费的压抑也立竿见影。当前,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接近80%,是驱动发展的最主要引擎。生产中断、消费熄火,其对经济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近期,各路金融机构和经济学家纷纷针对中国经济增长提出了预测模型:针对一季度GDP增速的预测分歧较大,乐观的能看到4%左右,悲观的认为增速为零甚至为负;而对2020全年GDP的增速,普遍预测为4.5%~5.5%之间。这对于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努力达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将带来极其严峻的挑战。

  有内忧,更有外患,世界经济在疫情扩散、油价和金融市场暴跌的冲击下,2020年的前景一片惨淡。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和外贸大国,对国际经济金融市场的风吹草动都极为敏感。受疫情影响,今年前2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4.12万亿元,下降了9.6%,其中出口呈现了两位数的降幅,影响已经显现。随着进入3月份国外油价和金融市场的暴跌,预期后续外贸的形势将更趋严峻。外围市场和环境恶化,中国经济发展就更没有了回旋余地,必须完全“立足自我”,扭转颓势、寻求突破。

  正是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之下,“新基建”概念横空出世,迅速被国内上下和各级寄予了力挽狂澜的广泛期望。以时势度之,“新基建”从探讨论证到真正落地的时间应不会太长,以尽快顺时应势,释放其拉动经济和内需立竿见影之效能。

  “新基建”将铺垫中国经济未来底蕴

  “新基建”,其特征首在“新”。目前关于“新基建”各方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主要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新基建”一共包括5G基建及应用、特高压、工业互联网、新能源车及充电桩、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七个方面的内容(见下图)。


  “新基建”并非空穴来风,其实较早期就已露端倪。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又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开年的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再次提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最近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中央高层密集开会,除了部署疫情防控,还关注了同一件事情——“新基建”。可见,“新基建”已成为朝野共识。

  “新基建”之所以被各方寄予厚望,在于其既有“救急”的战术作用,更有着眼布局未来、铺垫中国经济未来底蕴的重大战略意义,本来就是按照发展需要应该落实的举措,只是将发展节奏稍稍往前提了一下而已。从这个意义来说,“新基建”与当年国际金融危机下以“铁公基”为重点的4万亿投资计划相比,既有同但跟多地表现为异,彰显了国家宏观调控在持续进步升级,体现了科学性和长远性。

  “新基建”的空间潜力有多大?有研究机构测算,仅5G建设就可带动数万亿元投资,特高压的投资规模超万亿元,城际铁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也都存在数万亿元的投资潜力。总体来看,“新基建”可能带来超过10万亿元的投资增量,对加码投资、促进内需将发挥压舱石的关键作用。

  据媒体报道,近期北京、上海、广东、河北等13个省市已经公布了总投资额近34万亿元的“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其中就包括了一大批符合“新基建”要求的项目。比如,2020年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清单将安排正式项目152项,其中预备项目60项,特斯拉超级工厂二期、民用飞机航电系统集成平台、商汤科技人工智能算力平台和芯片开发项目等在列。广东方面也指出,在去年底开通3.7万座5G基站的基础上,力争今年建设6万座5G基站,广东省5G用户数达2000万人,100兆光纤用户占比提升到90%以上。“新基建”蕴藏的巨大能量和想象空间,可见一斑。

  化工是“新基建”关键支撑

  当年4万亿元投资计划给化工行业带来的刺激,现在很多人都记忆犹新。“新基建”跟化工行业有关系吗?化工行业能在其中有多大的作为、分享多大的市场机遇?对此当前很多业内人还是比较迟迷。在此,我们研究团队在全行业首次作出分析并预判:化工既是“新基建”的关键支撑产业,又是“新基建”的重要应用领域,机遇难得、空间广阔、不容坐视。

  即便没有外因和形势变化,2020年也将是中国5G建设和商用突飞猛进的元年。5G是一个巨大且庞杂的产业链条,不仅包括基站天线、射频器件、小基站、光纤光缆、PCB(印制电路板)、主设备、光模块等组网设施,也包括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终端,甚至包括几乎无处不在的各种应用场景。从与化工行业的相关性来看,5G组网需要用到数量可观的光纤光缆,而光纤光缆的外护套大部分为聚乙烯、聚氯乙烯、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聚乙烯复合材料等;5G基站耗材需要用到环氧树脂、导电油墨、光电材料、散热材料等。尤其是5G消费电子终端产业的迭代升级,对电子化学品和功能性材料的带动是巨大且持续的。关于电子化学品,我们研究团队2019年曾撰写发布智库研报《市场风口 国家使命——电子化学品产业迎来十年黄金发展期》进行了专门的分析展望。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关键支撑,化工新材料绝不会甘于处在舞台边缘,其发展价值值得长期看好和挖掘。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是一个巨大且确定的市场机遇。不论是正在高歌猛进的锂电新能源汽车,还是刚刚萌芽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其核心的电池组件就是一个高能的微型化工厂,是电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介质等众多化工原料和新材料的集成。充电桩同样是如此,当前充电桩的布设正迅速从全国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散,对绝缘材料、线缆包覆材料等化工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城际铁路将挑起中国新时代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前锋队的重任。从京津城际铁路、京沪高铁建设运营的多年实践来看,中心城市间的城际铁路建设既具有战略意义,也具有经济意义,将成为下阶段我国现代化交通物流网络建设的一个重点内容及方向。城际铁路建设对化工原料及材料需求的拉动是全方位,化学建材、防水材料、保温材料、涂层材料、装饰材料、密封和减震材料等,都可以大有用武之地。

  特高压厚积薄发,将在2020年迎来又一个建设高峰。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毛伟明不久前表示,今年公司特高压建设项目明确投资规模1128亿元,可带动社会投资2235亿元,整体规模近5000亿元。年初公司初步安排电网投资4000亿元以上,可带动社会投资8000多亿元,整体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特高压建设需要用到大量的特高压电缆、光电复合缆电缆,对相应的化学包覆材料的需要值得期待。

  至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中心等的建设发展,石油和化工行业虽然不是主力的供给端,但却是极为重要的应用端。经过近年来的探索,人工智能对于石化智能工厂的建设、大数据对于石化数字化工厂的建设、工业互联网对于提升石化等特定工业应用场景的定制化、高效率和安全性,效果都非常显著,其扩大和深化应用的潜力及前景广阔。以正在兴起的工业互联网为例,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约为6060亿元,2020年有望接近7000亿元,同比增长14%以上。国内首个石油和化工工业互联网平台ProMACE在智能工厂、智能油气田、智能研究院、智能物流领域已经开发了几十种智能化应用,未来还将进一步打造智能制造、电子商务、共享服务等五大核心系列软件,向“产品+服务”的方向转型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提升“新供给能力”是关键

  “新基建”带来的新需求,必然对应着新的供给能力。更直观地将,“新基建”带来的需求更多地是高端需求,要抢抓“新基建”的市场机遇、分享这块诱人的巨大蛋糕,化工行业必须注重升级自己的“新供给能力”。

  近两年间,中美两国之间围绕高端芯片的研发和5G领导权的争夺可谓惊心动魄,台上台下都是战场。为了摆脱核心技术和装备受制于人的局面,我国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大基金为抓手,统筹全国力量及资源,正在全力攻坚光刻胶、超净试剂、高纯特气等电子化学品的研制生产,推进国产化替代。以高端电子化学品为代表,这些“高海拔”甚至是进入“无人区”的技术和产品,才是“新基建”的灵魂,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经济之“脊梁”。

  “高海拔”和“无人区”的技术与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无可替代,但又往往意味着必须孤身涉险。因此,化工行业企业抢抓“新基建”的机遇,务须以创新和品质为根本,既要瞄准“有没有”的问题,也好重视“好不好”的问题,脚踏实地把支撑“新基建”的“新供给能力”提升上去。

  当年的4万亿投资计划及随后的全国房地产盛宴,造就了一批跻身世界500强的中国化工巨头,其意义主要体现在营收、产值等量的维度上,反映我们在做大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预言,“新基建”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则将催生一批伟大的化工企业,他们有无可替代的核心技术,有精良并闻名于世的产品,成为各个细分领域的科技巨人,其意义将更多地体现在利润率、科技贡献率等质的维度上,反映我们在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转型升级。

  新时代、新经济、新需求、新能力,以2020年的“新基建”为起点,中国经济浴火腾跃,将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新基建”既是复杂困难时势催生的产物,也是“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既定任务安排。对化工行业企业而言,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化深度融合……在“新基建”的主题主线下,依然需要目标不变、方向不变,但力度要加码、速度要加快、进度要提前。

  (智库研报由中国化工报社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原创出品,由刘全昌、常婷婷执笔撰写,版权归中国化工报社所有,未经许可和授权不得擅自商业目的转载使用,否则本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友情链接: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浙江经济网  中国化工网  中国化工报  慧聪网化工频道

主办单位: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浙江省经信厅材料工业处
运营单位: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2005-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