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说安全”系列直播第二期开播
中化新网讯 响水“3·21”事故发生以来,由危险废物导致的安全事故仍有发生。危废如何从源头实施减量控制?堆存的危废风险如何管控?有哪些低成本、有效的处置技术?3月20日,中国化工报社“化说安全”系列直播第二期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我国危废产生量大、来源广、成分复杂,在处置利用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黄启飞表示,首先是危废经营单位运行率不高,2017年全国危废经营单位核准利用处置能力达8178万吨,但实际收集利用处置量只有2252万吨;其次危废利用集中在含有价金属废物、废有机溶剂和矿物油等高附加值危废上,废盐、废酸等低价值危废利用率低;再次是结构不平衡,东部地区焚烧和填埋能力紧张;最后是关键核心技术装备仍然缺乏,处置技术同质化严重。
黄启飞认为,随着《固废法》修订、“无废城市”建设启动和一系列危废政策、标准的出台,危废的精细化管理将成趋势。目前多地已实现危废从产生、运输到处置的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此外,应高度重视中间物料的安全问题。在危废处置的项目建设方面,根据特定行业、危废种类进行区域利用前景广阔。
应急管理部专家、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何旭斌指出,国内发生的安全事故中很大比例与危废有关。危废像食品一样也有保质期,不能认为废弃物在产生时是安全的,就一直安全。“3·21”事故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何旭斌认为,危废处理的根本还是减量,特别是源头减量。要在工艺选择上充分考虑危废的产生量、处理成本、安全性等。生产过程中,应按工艺过程的安全要求严格管理副产物和杂质,此外还要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实现在线减量。在危废贮存阶段,应严格根据物化性质、危险特性控制贮存条件,并合理转运处置。只有减量与安全贮存、安全处置相协同,才能实现危废全生命周期管理。
对于园区危废的管理,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连云港徐圩新区)环境保护局局长刘兵谈到,一是严格入园项目源头管控,把好项目准入关。二是聘请行业专家及第三方专业机构全面排查并解决固危废环境隐患。三是危废产生量较大的单位与园区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签订“日产日清”处置协议,减少贮存风险。
盛虹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安全总监蔡福刚表示,盛虹石化始终将危废管控、处置作为重中之重。在各项目建设之初,严把设计关,对危废库进行分类分区管控;每周组织召开危废转运处置专题会,确保贮存不延期;建立专项应急预案机制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建立危废长效管控机制。
海湾集团安全环保与经济运行部副部长李涛介绍说,海湾集团将搬迁改造作为转型升级的契机,以生态化为指引,严格危废处置。搬迁老厂区装置拆除期间,企业产生的所有危废均委托有资质的处置单位进行处置,未发生遗失或环境污染。此外,海湾集团还承担了青岛市政府委托的多项危废处置项目。
针对化企危废技术选择的难题,启迪环境固再中心危废医废事业部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房建忠建议,一是充分了解和掌握需要处置物料的理化特点,考量技术和设备的适应性。二是详细推敲工艺及技术的工程应用细节,而不仅仅是工艺技术原理。三是摒弃选一种合适的工艺设备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心态。
直播过程中,多位网友在留言区积极互动,对危险废物的鉴定、危险废物名录的豁免清单等内容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