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协会新闻 会员动态 行业运行 政策法规 协会简介 协会智库 入会指南
   站内信息搜索
   协会信息
  协 会 简 介
  协 会 章 程
  通 知 公 告
  入 会 指 南
  协 会 新 闻
  新 增 会 员
   资讯中心
  行 业 运 行
  政 策 法 规
  科 研 成 果
  化 工 园 区
  安 全 环 保
  企 业 质 检
   会员服务
  会 员 动 态
  会 长 单 位
  副 会 长 单 位
  理 事 单 位
  技术委员会委员
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运行
中国首口自营深水探井转开发井获成功
更新时间:2021-02-07 来源:中化新网
  

  3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中国首口自营深水探井转开发井——陵水17-2气田A7井钻井作业顺利完成,单井节约钻井成本约2亿元人民币,开创了中国深水油气田自主勘探开发一体化新模式。

  勘探-评价-开发三阶段相对独立是传统的海洋油气工业模式。探井只用于发现或评价油气资源,不具备长期开发生产功能。深水钻井成本一般是陆上钻井成本的100倍,如果能实现探井转开发井,可以节省大量投资。

  为探索这一新模式,科研人员以井筒完整性为目标,建立深水探井转开发井作业可行性评估技术,系统分析转井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和技术难点。

  据中海油研究总院钻完井专家范白涛介绍,新模式的建立必须全面考虑多种因素,钻完井科研人员以三个“定性因素”(满足油藏要求、井口情况、固井质量)和四个“定量因素”(套管材质、强度要求、井筒尺寸、成本)为控制条件,对生产套管材质是否可以抵抗20-30年的腐蚀、各层套管骨架是否能够抵抗密闭空间液体温度变化导致的热胀冷缩效应、井筒尺寸是否满足后续工具器材的下入等技术问题进行评估,并制定解决方案和风险控制措施,形成了一套深水探井转开发井的科学评估方法。

  通过7大因素、13个关键点的详细论证,科研人员最终从陵水17-2气田6口具备基本条件的探井中优选确定了两口探井转开发井,钻井作业顺利完成,共计节约钻井成本约4亿元,同时大幅减少气田钻井作业时间,助力气田早日投产。

  深水探井转开发井技术支撑实现了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一体化的新模式。随着中国南海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步伐进一步加快,该新模式将会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在降低深水油气田开发经济门槛、缩短开发周期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友情链接: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浙江经济网  中国化工网  中国化工报  慧聪网化工频道

主办单位: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浙江省经信厅材料工业处
运营单位: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2005-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