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相关负责人与调研组近20人在永川作业区为了每一立方米天然气的挖潜,持续“会诊”近4小时。
今年以来,已勘探开发60余口气井的重庆气矿提出了“十四五”上产天然气50亿立方米的奋斗目标。
面对催人奋进的声音,昔日辉煌的重庆气矿吹响了奋进号角,在持续攻关页岩气上产的基础上,让每一方天然气颗粒归仓是老气田稳产的基石。
“调研组到作业区主要任务是摸清家底,拟定措施,提升气井产能,为老气田稳产夯基强石。”重庆气矿总工程师李骞在会上把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
作业区分管气井的副经理张成耀通过PPT演示,把所属老气田和老气井进行了逐个“亮相”,就今年准备复产的老井及遇到的困难进行了说明。
当听到丹凤场气田可采剩余储量还比较可观时,李骞投来了关注的目光。他反复向作业区咨询丹凤场气田的综合生产情况,并对丹11井复产提出了详细措施。
正如作业区经理郝春雷所说:“丹11井每日可产1000立方米左右的气,气虽少,但可持续生产,累计算来还是可观。”
“原来气矿在产气辉煌时期,可以说日产5万立方米以下的气井,我们都没有打算开。如今不一样了,日产1000立方米气的井都要想办法开出来。”气矿开发科主任工程师郑国述说。
页岩气上产正处于“爬坡”阶段,接替区域正努力寻找中,老气田挖潜就显得尤为关键,这是气矿目前天然气生产的真实写照。
无路可退的重矿人,惟有提高老气井的开井率,才能多产气。
针对作业区提出同福11井含硫较高、临26井复产、东9井开井等事宜,调研组人员从专业的角度给予答复,为作业区今年复产有潜力的老井吃了一颗“定心丸”。
结合页岩气生产现状,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调研组建议在气矿层面组建一体化页岩气管理团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升页岩气管理综合水平,为页岩气发展指明一条新的路子。
讨论会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向气井要产量,“榨干吃尽每一方气”;而会场氛围仍然萦绕找气而展开,气矿锚定“加快上产50亿”目标已喊出,集中打好老区稳产、新领域上产、储气库建设、创新提效“四大攻坚战”已锁定,接续奋斗,是每位重矿人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