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5月28日,第八届全国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化学问题研讨会在西安闭幕。业内专家学者围绕国家防务、防化、火炸药及防护安全、公安安保、含能材料及实验室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多个领域,共话技术创新,探讨发展大计,推动公共安全领域化学研究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交流融合。
中国化学会公共安全化学专业委员会主席、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院长肖军华表示,公共安全化学是以化学的方法途径解决公共安全问题,具有突出的社会性、高度的交叉性和重大的工程性特征,是一门崭新的交叉性学科。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支撑公共安全化学技术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先进材料与装备体系及人才体系取得了突飞猛进发展。未来,公共安全化学将在智能化、网络化、精准化等方面开辟新领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何文卿表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公共安全喻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推动公共安全领域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交流融合,促进高层次安全科学人才培养,实现先进科学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是保障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房喻介绍了薄膜基荧光传感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历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江桂斌分享了他们研制的成组毒理学分析仪在化学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应用实践;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孝军从智能分子工程角度分析了对公共安全的作用。
此次研讨会以“协同创新构建公共安全化学新格局”为主题,由中国化学会公共安全化学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与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承办。来自国内高校、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的院士、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展开研讨,促进行业技术能力升级,推动先进科学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发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