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建成投产。新建的86座光伏发电站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落户”,万余块太阳能光伏板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抽水灌溉,为绵延436公里的沙漠公路生态防护林提供更加“绿色”的水源,实现公路全线零碳排放。塔里木沙漠公路成为我国首条零碳沙漠公路。
从人迹罕至漫天黄沙,到一座座现代化油气场站崛起;从沙漠公路的全线贯通,到生态防护林的绿意葱茏;从柴油发电抽水灌溉,到用阳光“绿染”大漠……塔里木油田走出了一条科学治理沙漠的新路径,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改善和油气勘探开发相得益彰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挺进“死亡之海” 亘古沙漠变“通途”
对于塔里木石油人来说,“沙”一点也不陌生。1989年塔里木石油会战伊始,来自五湖四海的石油人,积极响应我国陆上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部署,会师南疆、艰苦创业,向塔克拉玛干沙漠挺进,开启了“寻找大场面、建设大油气田”的追梦征程。
喜讯很快传来,塔里木油田部署在沙漠腹地的第一口重大油气发现井——塔中1井喷出了高产油气流,展现出巨大资源潜力。然而,沙漠腹地油气勘探要想大范围展开,首先要降伏沙漠这只“拦路虎”,修建一条通往沙漠腹地的道路。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为3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因其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被当地人称为“死亡之海”。
石油要快上,新疆要快富,关键在修路。面对沙漠长距离筑路无先例、沙害侵蚀破坏程度惊人、施工工艺和筑路材料等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塔里木油田联合疆内外17个科研单位180多名专家,没日没夜地开展室内、现场试验攻关。
历经4年艰苦卓绝的拼搏奋斗,1995年,塔里木油田终于打通了盆地南北交通阻隔。全长566公里的塔里木沙漠公路全线通车,成为世界上贯穿流动性沙漠最长的等级公路,有力地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油气勘探开发。
在沙漠中筑路难,护路更难。面对风沙对公路无情的侵袭,塔里木油田再次向沙漠宣战,在沙漠公路沿线实施生态防护林工程。无数个寒暑昏晓的攻关育苗,终将436公里长的林带栽种公路两旁。沿林带布设的109座水井房日夜抽水浇灌,让2000多万株抗旱耐碱的沙生植被深深扎下了根,牢牢缚住了“沙龙”,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成为人类治理沙漠的又一重大创举。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塔里木沙漠公路可谓“光”彩夺目,在436公里生态防护林的夹护下,一条平坦的大道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商贾云集、车辆熙攘,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从沙漠腹地喷涌而出……古丝绸之路的繁荣璀璨又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
“绿色长城”纵贯南北 走出光伏治沙新路
经过17年的精心培育管护,4.7万亩的防护林平均高度超过2米、成活率高达85%以上。沙拐枣、梭梭、红柳等植被郁郁葱葱地挺立在沙漠公路两侧,百余种鸟类沿着这条“绿色通道”迁移栖息。野兔、沙鼠、沙狐等动物在此“安家落户”,生态小环境逐步形成。
这些年,塔里木沙漠公路的“碳”变化,正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塔里木盆地的生动实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长廊”守护下的沙漠公路,抵御住了风沙的侵袭。也正是依托这条公路,塔里木油田的32个大中型油气田如雨后春笋般在沙漠腹地及周缘迅速崛起。2021年,塔里木油田油气年产量攀升至3182万吨,一跃成为我国陆上第三大油气田。
特别是近年来,塔里木油田在沙漠腹地深层找到70条富油气断裂带,富满10亿吨级超深油气区横空出世,形成横向百里连片、纵向千米含油的大场面,入选“2021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天然气勘探实现全面突破,落实了克拉—克深、博孜—大北两个万亿立方米大气区,建成了我国最大超深油气生产基地。
对塔里木石油人来说,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使命,保护生态环境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塔里木油田积极响应国家“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号召,在前期将沙漠公路沿线11口水源井接入网电、12口水源井试点建设光伏发电灌溉示范站的基础上,今年完成剩余86口柴油机发电水源井光伏改造,较柴油发电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10吨。
这些人迹罕至的生态“负资产”,正成为“绿电”的“热土”。86座光伏发电站总装机规模为3540千瓦,年发电量362万千瓦时,产生的电力可满足生态防护林抽水灌溉植被所需。
据测算,生态防护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约2万吨,负碳部分可中和过往车辆碳排放,为我国荒漠治理和沙漠公路运行维护提供了“塔里木方案”,走出了一条光伏治沙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