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7月20日,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在山东济南召开的2022年中国甲醇产业大会指出,由于甲醇产品的特殊属性,既是应用广泛的基础化学原料,又是重要的能源产品,因此影响行业发展因素多,多种矛盾相互交织,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互相发力,行业发展面临的环境严峻复杂。
国际环境方面,顾宗勤分析认为,一是国际能源价格波动。二是国际甲醇市场变化。
2021年8月以来,在供给紧缺和需求旺盛的双重作用下,全球天然气价格一路飙升,进而出现煤炭、石油供应紧张,并导致天然气、煤炭、原油价格连创新高。进入2022年,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布伦特(Brent)原油价格近七年来首次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欧洲天然气价格也出现历史新高。俄乌冲突以来,以地缘政治为主要助推力量下的国际能源价格进一步上涨,给国际能源市场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从产业链角度分析,石油和天然气对甲醇行业的影响主要源自于原料供给端。石油路线化学品、油品与国内煤经甲醇制化学品、甲醇燃料之间,存在相互替代的竞争关系。未来国际石油供需博弈依然存在,对甲醇行业的影响在所难免。
天然气方面,全球能源清洁化的持续推进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将拉升天然气的需求,进而影响国际气头甲醇产品价格及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也将会影响国内市场的供需平衡。
顾宗勤指出,俄乌地缘政治事件成为影响国际市场的主导因素之一,并引发连锁性贸易流向变化,其中欧洲将最为明显。短期来看,欧洲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未见放松迹象,俄罗斯出口到欧洲的甲醇或将受阻而发生流向变化。对欧洲自身而言,天然气价格即便有所回落但仍是高位水平,若高价持续将会进一步挤压欧洲天然气制甲醇工厂利润,进而影响装置开工负荷,造成需求缺口扩大。
欧洲甲醇均价一直以来处于全球偏高水平,美洲、中东等地区甲醇货物逐利而动也将更为显著。若欧美对伊朗的制裁有所放松,伊朗甲醇也可能流向欧洲。关于新建装置,今年预计可实现投产的装置十分有限,国际新增供应有限。当然我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甲醇市场,进口甲醇数量大概率仍将保持高位。
国内环境方面,顾宗勤介绍说,,一是双碳目标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二是煤价高位运行或成为常态。
自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国家和各地政府陆续发布相关政策,管控措施相继落地,特别是在能耗控制方面要求非常严格。今年2月份,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印发《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文件要求到2025年,煤制甲醇行业达到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30%,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
然而,去年年底发改委等五部门印发的《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中,关于煤制甲醇的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远远高于现行国标。以采用烟煤为原料的甲醇生产为例,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现有产能中未达到基准水平的有26.5%,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仅有12%,与国家要求的目标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单单就能耗下降这一项任务,对行业而言将是巨大的挑战。
顾宗勤指出,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要“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甲醇行业面临严峻的绿色低碳发展任务。同时也要看到,在我国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过程中,双碳路径逐渐清晰。
顾宗勤介绍说,2021年以来,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传导,同时由于国内原煤产量增速低于下游需求增速,煤炭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煤炭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并于2021年10月达到历史最高。随着调控政策发力和煤炭供给的增长,价格有所回落,但目前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7月初气化烟煤到厂价在1350元/吨左右。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近几年全国新批煤矿项目大幅减少。去年以来,因煤炭价格上涨,国家又核增产能约2.2亿吨,但这批核增产能属于特殊时期特事特办,同时考虑到政策的延续性,其释放产量的空间尚不确定。而全国电力需求增长仍有潜力,当前新能源装机增长及出力表现难以满足,火电需求仍保持增长。同时,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印发的《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出,到“十四五”末,国内煤炭产量控制在41亿吨左右,全国煤炭消费量在42亿吨左右,年均消费增长1%左右。综合来看,煤炭供应偏紧的情况下,煤炭价格将大概率在高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