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在中原油田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准备二大队管杆修复车间,当该大队首席技术专家张晓健按下车扣启动按钮,随着油管头平稳进入到车床卡爪内,稳稳抓住油管,车扣工王辉连连称赞:“‘车床卡爪导程实用装置’运行成功了,张师傅真是厉害啊!”
车扣是油田对油管修复的重要工艺技术,主要是通过机床对油管进行工艺切割并车出公扣,满足管柱入井要求。濮城油田每年进入到车扣车间修复线上的油管平均在1.1万根。
以往井上回收油管在修复进线时,由于传输线滚轮转动,油管中心轴和卡爪中心点很难在一条直线上,容易发生油管头碰撞车扣机床卡爪,造成车床卡爪设备损坏,缩短机件材料使用寿命,还产生较大分贝噪声,导致油管修复生产效率降低。
为此,张晓健带领技术骨干们开始立项攻关。他们根据卡盘尺寸设计加工了卡爪导程装置。导程装置为两个导程套组成,导程套内孔设计直径为89毫米,外径为200毫米。导程结构设计出来,选用什么材质呢?经过一次次反复试验后,他们最后选用尼龙材质,该材质具有耐碰、耐磨、使用寿命长、重量轻等优点。
在反复推导测量后,技术人员将导程套进线孔设计为60°引导面。该引导面可自动将油管引入装置内孔中,在保护卡爪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其尼龙材质的设计又降低了油管进线和出线时的噪音。
该装置投入运行后,据测算每天车扣油管由30根提高到43根,每年可多修复油管4700多根。车床卡爪使用寿命从300天增加到450天,降低了设备材料费用及噪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