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发展潜力机遇 也面临过剩挑战
中化新网讯 11月24日下午,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在宜昌召开,来自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中国无机盐行业、中国电池行业的代表欢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的市场发展和未来的趋势。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会长王孝峰指出,新能源材料和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无机盐协会最为关注和致力于推动的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这个行业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产能过剩、技术更新换代等。
市场呈繁荣趋势
王孝峰强调,作为绿色低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材料对于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锂离子电池为例,这种极具潜力的产品已经逐渐成为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主流能源。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材料方面,今年前三季度,正极材料出货量180万吨,同比增长40%;负极材料,出货量119万吨,同比增长25%;电解液,出货量78.6万吨,同比增长超40%。锂电隔膜方面,出货量120亿平米,同比增长30%。
电池产量方面,据中汽协数据,1-9月,我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累计产量为533.7GWh,产量累计同比增长44.9%。其中动力电池产量占比约为92.1%。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31.3万辆和627.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7%和37.5%,市场占有率达到29.8%。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了新能源材料和动力电池市场的繁荣和发展趋势。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磷酸铁锂材料专委会秘书长问立宁分析指出,2023年中国正极材料产能预计将突破500万吨,全球正极材料行业集中度较高,中国企业占主导地位;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下游领域对锂电池存在巨大的需求,拉动了正极材料出货量逐年走高。我国在磷酸铁锂及三元材料方面成为世界最大生产及使用国,在此背景下,近年来中国正极材料市场发展快速。2022年,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产量为137万吨、需求量为80.94万吨;预计2023年锂电池负极材料产量、需求量将分别达到161.6万吨、97.55万吨。
据问立宁介绍,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锂电池出货量605GWh,同比增长34%,已接近2022年全年水平。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1-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27.8万辆,同比增长37.5%。受2022年高价锂盐影响,存货激增,2023年上半年锂电池消纳库存量达到130-150GWh。储能电池方面,出货量达127GWh,同比增长44%。
湖北融通高科先进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杨政宇在会上分享中国磷酸(锰)铁锂材料发展报告时介绍说,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消费电子市场的快速发展,锂电池市场需求持续增加,出货量逐年上升。预计到2025年,中国和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将分别达到1805GWh和2497GWh,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9.99%和39.49%。
发展面临新挑战
王孝峰分析指出,我们也必须正视新能源材料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碳酸锂价格的巨幅波动给我们的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今年,碳酸锂价格跌至20万元以下,导致我们的正极生产企业普遍亏损。此外,新能源材料产能的迅速扩张导致了严重的产能结构性过剩。例如,在正极材料方面,磷酸铁锂产能达到380万吨,三元材料产能135万吨,产量分别是120万吨和48万吨,增长率分别是64%和6%,但对应的开工率只有50%-65%,有的月份更是低到40%。
问立宁介绍说, 储能电池Q3出货量约40GWh,环比下降10%。数码电池出货量为33GWh,同比下降约6%。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锂电池四大主材增长超60%,钴酸锂、锰酸锂受数码市场低迷,增速下滑。
问立宁指出,2022年磷酸铁锂产能为166万吨。预计2023年将接近400万吨,产能远大于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涉及磷酸铁锂项目投资的企业达到40多家,磷酸铁锂规划总产能接近700万吨,上市企业中做磷酸铁锂的公司30家,其中钛白粉行业7家,磷化工行业14家,锂电企业7家,其他行业2家,磷化工和钛白企业是磷酸铁扩产的主力,占总扩产计划的55%;磷酸铁锂的扩产则主要由电新企业主导。
长期来看磷酸铁将供过于求,磷酸铁锂也将处于过剩态势。目前,由于下游应用增速下降,碳酸锂的价格波动过大,磷酸铁锂消费不如预期,导致企业产能利用率低,加上行业扩张速度过快,磷酸铁的产能已显现出过剩势头。
杨政宇指出,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在整个Cell内BOM占比最高,而磷酸铁锂BOM中,原材料占比超过44%,其中锂源占正极比例超60%、磷源占比超40%。原材料占比较高,原料布局是产业未来降本的重要发展方向。锂源成本占比高,如果获得突破将成为磷酸铁锂最重要的降本方向。
王孝峰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无机盐协会将一如既往地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积极推动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努力,推动新能源材料和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为实现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动化潜力巨大
中南大学胡国荣教授在会上演讲时指出,锂离子电池及正极材料的应用市场,电动化潜力巨大,交通领域电动化与可再生能源规模储能具备巨大发展潜力。随着新能源车拐点来临(15%渗透率),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彻底转向市场驱动。中国新能源车销量:2021年352万辆(渗透率13%);2022年650万辆(渗透率超过20%);2025年1125万辆(渗透率40%)。磷酸铁锂电池也将继续成为主流路线。2027年全球动力电池产能将达到2.4TWh,全面进入TWh时代!
胡国荣介绍说,磷酸铁锂(LiFePO₄ )电池具有安全、环保、长寿命、低成本等优势,已超过三元电池,占据主导地位;LFP电池应用领域涵盖乘用车、商用车、工程车辆、电化学储能电站和5G基站,市场前景广阔。目前,磷酸铁锂电池续航里程已不是问题,续航里程已达700-1000公里。考虑到磷酸铁锂成本、循环与安全性能优势,未来电动汽车技术路线将是磷酸铁锂占主流。如果碳酸锂价格长期处于高位,未来钠离子电池将会替代一部分低速电动车和储能市场。
胡国荣指出,开发高压实磷酸铁锂材料、高倍率快充磷酸铁锂材料、高能量密度磷酸锰铁锂材料、低温型磷酸铁锂材料、低成本磷酸铁锂生产工艺、装备大型化和智能化是磷酸铁锂未来技术发展趋势。随着锂电池制造技术和汽车制造技术得到提升,磷酸铁锂刀片电池、CTP和CTC、CTB等技术的应用,磷酸铁锂能量密度大幅提升,磷酸铁锂电池开始大规模应用乘用车电动汽车市场;未来磷酸铁锂的发展还需要从原材料、生产工艺和关键生产设备等方面进行技术提升,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能;由于三元系NCA、NCM受镍钴资源限制以及安全性困扰,磷酸铁锂资源丰富,安全性好,磷酸铁锂续航里程已能满足要求,从长远来看磷酸铁锂电池有可能成为电动汽车主流应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