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6月7日,在2024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的平行论坛之一“碳道3060论坛”上,与会人士共议能源绿色转型与变革之道。
在主旨演讲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指出,碳中和的底层逻辑是:化石能源是保障,可再生能源是核心,氢能技术是关键,负碳技术是兜底。脱碳的关键是绿氢的大规模和廉价获得,自然界本身没有氢能,氢能是可再生能源的“搬运工”。二氧化碳转化,实质是可再生能源的储存和搬运,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是通过可再生能源制氢、碳捕集和甲醇合成及下游产品实现了碳循环。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三角碳中和产学研联盟理事长黄震指出,当前正面临由化石能源走向新能源的转型时期,能源开发利用将从资源属性走向科技属性,绿色电力将是未来最重要的二次能源。基于绿电的可再生燃料将实现非电能源燃料的脱碳,能源将从他治走向能源自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原所长戴彦得提到,新型能源系统要做到区域自给,实现能源系统电力化、电力供应多元化,广泛互联,双向互动,从而打造安全、可靠、高效、清洁、低成本可持续的能源系统。实现碳中和目标,在发展模式上,要调整经济结构,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供应模式上,要努力摆脱对传统高碳能源的高度依赖,开发低碳无碳连续再生永续利用的非化石能源;在生产模式上,要大幅度提高效率。
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原主任黄晶强调,实现碳中和需要将技术和市场不断融合,协同发力,三者的“交集”越大,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显著。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提出,未来应该优先投资和部署成熟技术,其重点是通过碳定价和绿色金融提供市场激励。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沈文忠指出,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同时也面临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快速迭代等挑战。他强调,技术创新以及产业升级是未来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