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在当前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石油和化工行业创新能力,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石化强国?6月22日,2024(第13届)化工产学研论坛暨化工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大会在山东德州召开,多位专家就此各抒己见。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彬指出,石化行业科技创新正不断加速,但目前还存在科研投入不足、基础研究薄弱、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规划能力不强、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堪忧等问题,并且缺乏一支深耕产业的企业家队伍,企业短期行为严重。
“科技投入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行业盈利水平偏低。”李彬表示,参考跨国公司成功经验,企业科研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6%才具有竞争力。“十三五”期间,我国石化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为4.19%,同期科技投入率约1.25%。“这意味着即使我们放弃扩大再生产把所有盈利全部用于科技投入,也未达到跨国企业的平均有竞争力水平。”他说。
如何提升行业企业创新能力?李彬建议:一是加大面向未来的自主创新;二是遵循客观规律,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成效;三是建立和完善组织保障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四是构建良性的文化环境,营造科技创新的土壤;五是鼓励每个企业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目前行业‘增产增销不增利’的情况严峻。”谈到盈利状况,中国化工情报信息协会驻会副会长刘宇建议,2024年行业高质量发展应聚焦“以进促稳”,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培育结合起来,把创新引领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结合起来,把开拓国外市场与深耕国内市场结合起来,实现全行业的新跨越。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青岛科技大学在以政产学研融合推动行业技术创新方面成绩显著,所形成的“青科大模式”备受赞誉。青科大校委常委、副校长吕万翔表示,2022年以来,学校先后与济宁、枣庄、德州等地共建了校地融合创新发展中心,累计签订近500项产学研合作协议,推动山东高端化工产业发展。
据山东省工信厅化工产业处副处长苏俊杰介绍,该省近期发布的《高端化工产业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高端化工产业体系建设,2025年高端化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占全省规模以上化企比重提高到53%以上,化工行业研发投入占营收占比重达到1.8%左右,打造5个千亿级高端化工产业雁阵型集群。
会议现场举行的化工新质生产力项目签约仪式上,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化工研究院开发的8-羟基喹啉合成新工艺、邻氨基苯甲酸系列产品新工艺和整合剂合成新工艺、高端动物生长调节剂等3个项目分别与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山东远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瑞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签约,签约金额分别为3600万元、1600万元、300万元。
会上,山东省化工情报信息协会会长冯维春、山东化工研究院副院长孟宪兴等聚焦锂电化学品开发、危化品安全等课题作报告,德州市工信局副局长田汝勇就该市高端化工产业链作推介,200多名与会代表围绕科技创新等话题展开交流。
“科技创新的种子早已在很多企业生根发芽,但它的生长期可能不是一年,而是五年或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要有十足的耐心去培养和抚育它。”李彬寄语行业企业,“播种和收获不在一个季节,我们必须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才能造就世界一流企业。”
本次会议由德州市人民政府、青岛科技大学、石化联合会高端专用化学品专委会主办,山东省化工情报信息协会、德州市工信局、青科大融合创新发展中心等承办。会上同时举行了《山东化工》新编委证书颁发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