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安全生产月”里,各地各行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活动,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石油和化工企业生产过程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等特点,在积极开展各项日常生产活动的同时,还需要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安全管理质效,构建本质安全的新型安全管理模式。
近年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重大安全事故呈阶段性反弹态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如今,数字化的新时代扑面而来,自动化、数字化等技术日新月异,无人化、可视化、智能化成为趋势。如果将这些现代技术手段融入安全管理则如虎添翼,可从源头解决传统管理手段抓不实、管不好、管不到的老大难问题,切实筑牢安全风险防控网。
作为我国煤化工行业首个智能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试点建设单位,中煤陕西公司通过全方位一体化顶层优化设计,厚植制胜基因,大力实施数字化转型,持续探索和实施智能化生产运行应用场景,提升生产现场预知预警能力,助力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在生产操作方面,推行AI通用工业模型(AIGIT)迭代升级,实现了锅炉、气化炉、甲醇合成、烯烃分离等全工艺生产流程智能控制,以及蒸汽动力、循环水系统建模优化工作,下一步探索AI通用工业模型(AIGIT)的持续优化和迭代升级。打通部门之间管理壁垒,形成工艺技术、设备管理、应急管理等各专业联合优化与应急能力,构筑一体化生产运营新模式,推动数字流与能源流深度融合,科学回答了“安全生产如何更智慧”的问题。
基于“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项目”,中煤陕西公司积极建设安全生产管理一张图、安全生产管理、设备完整性管理等系统,涵盖17个应用场景、20个工业应用APP,实现信息化技术在包括安全管理在内的各业务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如今,岗前智慧健康监测、非接触式电子交接班、作业过程人员定位等智能化装备和技术赋能全过程安全管控,提升作业人员防护能力,像道道“防护网”一样时刻保护着员工的安全,深刻回答了“安全生产工作如何实现”的问题。
通过“智盯”数据和智慧化操作、智能化替代人工作业,公司煤化工装置核心生产单元实现了智能生产控制,消除空间、时间盲点。操作人员由原来的操作者转变为监控者,将外操室、本地集控室等人员密集场所撤离现场红线区域,逐步实现红线区域少人化、无人化管理,大幅降低安全生产管理风险。正因如此,我们在行业首创推行“五班两倒”模式,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在中央控制室还设立了咖啡屋、沙龙室等休闲区,为员工提供状态康复和心情放松环境空间,提升员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咖啡屋、沙龙室室内还配套建设了实时数据和工业视频等数字化手段,让数据无处不在,充满了数字化文化氛。通过一系列人本化和数字化举措,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少人则安的理念,生动回答了“安全生产工作为了谁”的问题。
在实践工作中,我深刻领会到“没有安全就没有尊严、没有安全就没有地位、没有安全就没有形象、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的内涵,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隐形效益,从思想深处知敬畏、明责任。为此,中煤陕西公司持续加强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不断向自主安全管理和团队互助的安全管理新阶段迈进,打造正本清源的安全文化体系,使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再到我们要安全、我们会安全、我们能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国家安全生产的重要战略选择。面对智能制造的时代潮流,石油和化工行业应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颠覆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延用了数十年的工程设计、安全标准规范及管理制度亟待修改完善。比如,规定化工企业重大危险源每两小时人工巡检一次。事实上,员工每次在现场巡检都是一次冒险行为,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而且效率较低。如今利用智能巡检技术手段则不用员工去现场便能高效、实时感知现场运行环境,极大降低安全风险。
未来已来。石油和化工行业应与时俱进,通过数字赋能构建新型安全管理新模式,助推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作者:中煤陕西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