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8月10日,“2024江苏瑞邦康巴斯品质传承未来可期产品盛宴”活动在兰州新区举办。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地方政府领导等近两百人参加此次会议。

近两年,我国农化行业受经济运行大周期影响,经济增长的红利逐渐消失,整个行业步入寒冬,国内农药行业正面临产能过剩和内卷问题,国际农药市场格局也在悄然改变,中国农药的垄断地位正逐步被印度公司所取代。江苏瑞邦农化股份公司董事长步康明认为,全行业要快速行动起来,做好产业链的上下协同,提高产品竞争力势在必行。
沈阳化工研究院院长胥维昌认为,不景气周期对于优秀企业来说,既是巨大挑战,也蕴含着更大商机,对于刚需的农药行业,春天很快来临。胥维昌说,“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科技驱动。沈阳院始终以推动我国农药、染料等精细化工行业技术进步为己任,作为中国中化唯一的从事共性技术研发的二级研究机构,正在以化工过程量化、本质安全、数字赋能为一体的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研发管理为主体,以前沿材料、生物化工为两翼开展相关的研发工作,并不断有新的成果向行业输出。沈阳院将尽最大努力助力甘肃康巴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做成中国的巴斯夫,成为除草剂行业的NO.1。同时,也将更大范围的为我国农药行业的复苏做新的贡献。”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研究员李贵认为,除草剂的选择和使用需要根据作物的种类进行,以确保除草效果和作物安全。他讲解了目前化学除草的问题与挑战,强调封闭及苗后早期封杀除草的重要性,用户需要掌握气候和墒情精准用药。
兰州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孙敏指出,江苏瑞邦多年来持续深耕农药领域,跻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成功走出了一条依靠创新不断超越、成就卓越之路。他说,“瑞邦农化是农药领域的技术驱动型“头部”企业,康巴斯作为其控股子公司,是2020年落户兰州新区的农药龙头企业之一,2022年一期项目投产,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独特地位,畅销全国,并远销欧洲、南美、东南亚等地,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5月,喜获甘肃省2024年度第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称号。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康巴斯做优做强,让企业在兰州新区发展得更好、成长得更快。”同时,兰州新区秦川园区党委书记赵宇宁也表示,康巴斯落户兰州,园区将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
据介绍,瑞邦集团有二个生产基地,江苏如东生产基地多年来持续推进技术改造,甘肃康巴斯基地以精益为核心的 6条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生产线已全面投入生产,为企业规模化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康巴斯在兰州新区总占地面积475亩、计划总投资15亿元,公司按照国家安全、环保最新标准和规范新建一个研发中心和十条高标准生产线,产品为高端农药原药及农药中间体,其核心业务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除草剂。公司全部建成后,将拥有较强的原药合成、农药中间体生产能力,相关产品在农药除草剂领域将处于领先地位。
在提高除草剂竞争力方面,步康明说,首先,在研发方面,公司已与兰州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并于今年4月签定项目开发合同,利用兰州大学的技术、人才优势,对新品进行开发,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与陈永雷博士合作设立工作室,开展相关研发工作;其次,调整经营理念,聚焦除草剂制造优势,在确保产品品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制造成本,力求实现产品极致的性价比,为客户提供质优价廉的除草剂原药,助力下游客户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展望未来,我们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坚定不移地深耕除草剂,推动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大在安全、环保和产品的研发方面的投入,提升绿色生产能力。同时,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练好内功,力争成本领先,同类产品中做真正有竞争力的制造企业,成为大家值得信赖的除草剂原药供应链。”步康明表示。
另外,与会代表也纷纷发表了不同提高产品竞争力的观点。安徽丰乐农化董事长张帮林、哈尔滨利民农化总经理韩署东、山东宾农科技副总经理闫勇等均表示将在产业链条上充分发挥自己企业的专长,为提高产业链竞争力贡献一己之力。
会议同期,会议代表参观了康巴斯厂区,亲身感受企业绿色与创新发展的魅力。

链接:
兰州新区是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节点,位于兰州、西宁、银川3个西部省会城市中间地区,被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定位。
兰州新区始终将产业发展作为立区强区之本,聚焦“三新五化”思路举措和“111”发展目标,全力打造“新产业、新机制、新城市”,2023年工业增加值增长24.5%,先后获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中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中国领军智慧城区等20多项国家荣誉。特别是2018年以来,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150平方公里的绿色化工园区,着力打造西部地区特色鲜明、绿色环保、工艺先进、管理智能、产业集聚的一流化工基地,目前,园区已开发建设40平方公里,引进产业项目230多个、落地产品1000余种,其中填补空白、替代进口、弥补短缺产品百余种,获批甘肃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甘肃省精细化工唯一代表性园区、甘肃省一级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达到D类标准,成功入围2024全国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榜,入选全国第七批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