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协会新闻 会员动态 行业运行 政策法规 协会简介 协会智库 入会指南
   站内信息搜索
   协会信息
  协 会 简 介
  协 会 章 程
  通 知 公 告
  入 会 指 南
  协 会 新 闻
  新 增 会 员
   资讯中心
  行 业 运 行
  政 策 法 规
  科 研 成 果
  化 工 园 区
  安 全 环 保
  企 业 质 检
   会员服务
  会 员 动 态
  会 长 单 位
  副 会 长 单 位
  理 事 单 位
  技术委员会委员
首页 -> 资讯中心 -> 安全环保
氟化工行业共答可持续发展“绿色考卷”
更新时间:2024-11-04 来源:中国化工报
  

  中化新网讯 10月31日,记者从在金华举办的2024绿色先进氟材料技术国际会议上了解到,随着当前国际环保履约日趋严峻复杂,氟化工企业正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合力解答可持续发展“绿色考卷”。

  工信部原材料司原副司长宋显珠表示,新材料本身就是新质生产力,同时也是其他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保障。2023年我国化工新材料产能约4900万吨,产量超过3600万吨,产值超过1.73万亿元,与2022年基本持平。“氟硅材料是高分子材料中综合性能最优异的化工新材料,在多个工业和高新技术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宋显珠指出,未来新材料发展应顺应三个大方向:一是紧抓需求牵引,推动行业优化升级;二是构建创新生态,增强成果转化应用;三是综合区域制造业分布情况,布局特色化工新材料基地。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氟化工产品产销大国,生产过程中产生多种温室气体,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减碳压力。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费维扬表示,构建低成本、低能耗、安全可靠的CCUS技术体系和产业集群将为行业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他表示,在重点项目支持下,清华大学化工系进行了复合溶剂、高效设备、膜解吸复合再生工艺和工艺优化等研究,研究成果比传统工艺更节能,降低成本约30%。

  国内外的氟化工企业也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合力解答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考卷”。

  “为减少含氟化合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采取了3项措施:一是加强捕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水;二是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探索和实施新技术;三是致力于氟化工产品的收集、再利用、循环和销毁工作,旨在减少其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化学事业部/企划部涉外小组课长富田真裕介绍说。

  三美股份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吴韶明介绍说,公司顺应行业绿色发展趋势,实现了制冷剂的迭代升级,并逐步将业务延伸到高纯电子化学品、航空锂电材料、氟聚合物等系列产品的生产。据悉,未来公司计划投资布局第四代制冷剂、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争取早日实现产品更新,践行绿色高质量发展。

  艾杰旭化工(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长助理八木启介表示,PFOS和PFOA正受到日本法律和POPs公约的管控,为了履行社会责任,艾杰旭自2015年起就停止了PFOA的生产和销售,并一直致力于将业务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以科学为依据通过产品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做出贡献。

  “氟聚合物对许多行业而言至关重要,并且缺乏等效替代品。因此,我们强调‘负责任地生产’,即对氟聚合物从原材料和单体到聚合物生产的每个阶段进行彻底管理。无论在氟聚合物制造过程中使用哪种助剂或工艺都会产生氟化副产品,因此除了使用非氟聚合助剂/表面活性剂外,更关键的是要不断研发并掌握更先进的减排技术,同时始终保持对总体环境足迹的关注。”科慕先进性能材料(APM)全球战略与倡导总监塞德里克·特里克特表示。

  据记者了解,作为国内制冷剂行业的龙头企业,巨化集团也一直致力于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自主研发的新型含氟制冷剂、发泡剂、气雾剂等系列产品不仅满足了不同客户对于低全球变暖潜能值(GWP)产品的需求,也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作出了积极贡献。

  友情链接: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浙江经济网  中国化工网  中国化工报  慧聪网化工频道

主办单位: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浙江省经信厅材料工业处
运营单位: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2005-2025